香港新聞網3月18日電 日前,碳-14(C-14)核電池重大技術突破發佈會在中國江蘇省江陰高新區舉行,據悉,由無錫貝塔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聯合西北師範大學科研團隊研製的中國首款C-14核電池“燭龍一號”工程樣機誕生,這標誌著中國在核能技術領域與微型核電池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據科技日報報道,貝塔醫藥研發副總、項目負責人蔡定龍介紹,這款核電池具有多項突破性優勢。由於C-14的半衰期長達5730年,理論上該核電池擁有長達數千年的超長壽命。同時,該核電池具有-100℃至200℃極端溫度適應性以及2200mWh/g(毫瓦時每克)超高能量密度,50年設計壽命小於5%的性能衰減率;支持毫瓦級脈衝放電及能量智能管理,可適配不同場景需求。
西北師範大學項目技術負責人張光輝介紹,該核電池攻克了高比活度C-14源製備和換能器件能量轉換率低、穩定性差等關鍵技術難題。該核電池短路電流達282nA,開路電壓2.1V,最大輸出功率433nW,由此計算的能量轉換效率突破8%。研發人員通過接入核電池儲能裝置模組後,驅動藍牙射頻芯片向外發射信號并成功接收。目前,搭載“燭龍一號”的LED燈已持續工作近4個月,累計超過35000次脈衝閃爍。
在西北師範大學核電池團隊負責人蘇茂根教授看來,該成果具有廣闊產業化前景:在醫療領域,可為腦機接口、心臟起搏器等植入式設備提供永久能源;在物聯網領域,可支撐萬億級傳感器網絡;在海洋深處、南極北極、月球、火星等極端環境,可作為無需維護保養的持續供電電池;在宇宙深空探測領域,可助力星際航行器持續工作。
“β輻伏核電池技術作為新一代微電源解決方案,其發展將推動智能製造、國家安全、航天航空等戰略領域革新。”貝塔醫藥董事長李剛博士表示。
新聞來源:香港新聞網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龍”飛船3月31日載4人“私人”宇航團隊升空,開啟人類首次載人繞地球兩極飛行任務。由於此前的載人飛船均未進入過極地軌道飛越地球兩極,這次機組人員將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觀察地球。
中國於3月30日0時05分,在文昌航天發射場使用長征七號改運載火箭,成功將通信技術試驗衛星十六號發射升空。新華社報道,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中國在昨晚11時55分於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天鏈二號04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