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據中通社報道,2月11日17時30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使用長征八號改運載火箭,成功將衛星互聯網低軌02組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這標誌着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家族再添新丁,長征八號運載火箭進入系列化發展新階段。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消息,長征八號改運載火箭針對未來中低軌道巨型星座組網發射需求而改進研製,主要目標是降低綜合成本,實現高頻次發射。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八號改運載火箭總設計師宋征宇介紹,長征八號改運載火箭是在長征八號運載火箭的基礎上,針對未來中低軌道巨型星座組網發射需求改進研製而成。它沿用了長征八號運載火箭的芯一級和助推器,芯二級為新研製的3.35米直徑通用氫氧末級,配裝5.2米直徑整流罩。
「其與長征八號運載火箭基本型、無助推器串聯構型共同組成長征八號系列運載火箭,形成了太陽同步軌道3噸、5噸、7噸級運載能力梯隊,有力提升了中國中低軌道衛星組網發射能力。」宋征宇說。宋征宇表示,長征八號改運載火箭創新地將衛星支架、轉接框、儀器艙的功能,整合到一個多功能艙內,成功減重200公斤,提高了火箭運載效率。這種集成式設計方法在火箭結構上的應用,在國內尚屬首次。此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559次發射,也拉開了長征八號系列火箭高密度發射的序幕。據了解,2025年該系列火箭計劃執行10餘次發射任務。
新聞來源:香港文匯
洲際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簡稱USPACE)與國際宇航聯合會(簡稱IAF)攜手舉辦的「百顆衛星巡展」正式啟動。
SPACE馬來西亞通用人工智能精密製造中心MSPACE已順利投產,工廠以通用人工智能(AGI)進行精密製造為核心,采用了全球化AI+精密製造理念,整合了Google DeepMind、Siemens Insights Hub、GPT、Deepseek、IoT + IBM Cloud以及PyTorch等多項前沿技術,打造了一條高度智能化、數字化的衛星部組件及整星製造生產線,標誌著ASPACE在全球衛星製造領域邁出了革命性的一步。
新華社上海2月2日電(記者張建松、張泉)以碳化矽(SiC)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是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驅動因素與重要保證。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獲悉,我國在太空成功驗證了首款國產碳化矽(SiC)功率器件,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可望牽引我國航天電源升級換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