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將軍澳的衛星製造中心明年上半年啟用,預計將可年產200顆以上,完全「香港製造」的衛星。
香港衛星製造中心的動態模型在珠海航展亮相,項目建設由航天科技集團第八研究院上海衛星裝備研究所承接。
中心由香港航天科技集團在將軍澳工業邨設立,佔地18萬平方呎的廠房正在動工,由設計、製造、測試等一條龍的工序,都將在這個廠房完成,預計每年可生產200顆以上的50至500公斤量級雷達、通訊及遙感衛星。
香港航天科技集團技術總監胡明遠指出:「衛星這些零部件、生產原材料,這些對於零關稅,我們覺得它就是一個整體的成本優勢,能把我們製造成本降得很低。香港具有非常快捷的通關能力,以及香港作為全球物流體系,都是十分暢通。」
這個衛星製造中心預計明年上半年投入生產,而最快明年中就會有第一顆完全「香港製造」的衛星面世。
要實現「太空夢」,就要想盡辦法「搶人才」,集團指,本港多間大學有相關學科,人才儲備足夠。
胡明遠稱:「我們立足香港本地的大學生,我們招聘、培養、提升其日常積累的知識,實際應用的結合,然後向國際人才,祖國大陸相關的專業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的前端指導也好,實際參與我們的工作當中,這幾方面我們都充分考慮。」
航天科技集團也正計劃在其他地方,設立衛星發射場,未來也會向非洲國家提供星鏈技術。
新華社上海2月2日電(記者張建松、張泉)以碳化矽(SiC)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是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驅動因素與重要保證。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獲悉,我國在太空成功驗證了首款國產碳化矽(SiC)功率器件,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可望牽引我國航天電源升級換代。
1月23日23時32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通信技術試驗衛星十四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1月17日12時7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巴基斯坦PRSC-EO1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