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dit: pixabay)
與反射電磁波的傳統屏蔽材料不同,韓國科學家開發出全世界第一種能吸收 99% 以上電磁波的超薄膜複合材料,厚度不到半毫米,能有效遮蔽 5G、6G、Wi-Fi、自駕車雷達使用的各種電波頻率。
隨著 5G、6G 通訊應用市場不斷擴大,能吸收或屏蔽電磁波的材料開發重要性也日益增長,因為電子設備可能發出干擾附近設備的電波,進而導致性能下降。
吸收電磁波比反射電磁波能更有效減少干擾,但是傳統屏蔽材料主要為反射電磁波,吸收部分僅 10%,若具較高吸收率的材料通常僅限單一工作頻帶。為一起解決這些問題,韓國材料科學研究所(KIMS)團隊開發出一種新複合材料,可同時吸收多個頻段的電磁波並消除,解決二次干擾問題,更重要的是該材料極薄且柔韌可彎曲,非常適合搭載於手機、可穿戴裝置。
研究團隊改變鐵氧體晶體結構合成一種磁性材料,使其能選擇性吸收所需頻率,接著把材料與聚合物薄膜結合,添加導電圖案控制波的傳播,最後加入奈米碳管薄膜,進一步提高材料屏蔽性能,整體厚度不到 0.5 毫米,實驗表明於 3 個不同頻段的電磁波反射率低於 1%,吸收率超過 99%。
新論文發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期刊。
洲際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簡稱USPACE)與國際宇航聯合會(簡稱IAF)攜手舉辦的「百顆衛星巡展」正式啟動。
SPACE馬來西亞通用人工智能精密製造中心MSPACE已順利投產,工廠以通用人工智能(AGI)進行精密製造為核心,采用了全球化AI+精密製造理念,整合了Google DeepMind、Siemens Insights Hub、GPT、Deepseek、IoT + IBM Cloud以及PyTorch等多項前沿技術,打造了一條高度智能化、數字化的衛星部組件及整星製造生產線,標誌著ASPACE在全球衛星製造領域邁出了革命性的一步。
2月11日17時30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使用長征八號改運載火箭,成功將衛星互聯網低軌02組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